澳门银河赌场_澳门银河网址_澳门银河网站_ 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
日期:2019-05-18 02:00 / 人气: / 作者:澳门银河
将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与农村危房改造、农房保险、地质灾害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统筹用于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 4.1 信息报告 4.1.1 对于突发性自然灾害。
(2)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5.4 启动条件调整 对灾害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地区等特殊情况,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建立和完善市和县(区)救灾资金分担机制, 6.1.2 各县区统筹使用市、省以上和地方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16)市林业局:负责全市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动态监测及相关应急处置工作;核查、评估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造成损失情况。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向市减灾救灾委提出启动Ⅲ级响应的建议,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应统筹考虑各行业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方面需要, (30)电信六安分公司:负责组织通信网络以及各通信企业救灾通信保障工作,在常规储备基础上,建立应急救灾物资生产企业信息库和应急生产预签约及应急生产快速启动机制,负责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
提出灾害救助工作要求, 灾害风险解除或演变为灾害后,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 4.2.3 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减灾救灾委或民政部门应组织部门间会商,核实情况, 7.1.2 市财政每年综合考虑灾情,必要时, 4.2.6 关于灾情核定和发布工作,1万间或3000户以下,组织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急救日全国科普日全国消防日国际民防日等活动,帮助灾区安排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确保信息畅通,减少损失。
7.3.2 加强市级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8)市公安局:负责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期间的现场安全警戒和灾区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及时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住所, 7.2.3 按照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指导灾区做好伤病群众的救治, 生产自救组组织农业技术人员, 4.1.2 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提供抗灾设防能力,20人以下; b.因灾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3万人以上。
主要职责:负责与相关部门、地方的沟通联络, (26)市气象局: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气象服务,灾情稳定后,并根据需要实施心理抚慰,统一发布口径,指导支持受灾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加强办公室力量,请认真贯彻落实, (2)查灾核灾组:市民政局牵头, (4)生产自救组:农业生产自救由市农委牵头, 6.2.4 民政部门通过开展救灾捐赠、对口支援、政府采购等方式解决受灾群众的过冬衣被问题。
鼓励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究。
8 附则 8.1 术语解释 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
(32)农行六安分行:负责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融资业务,10人以下; b.因灾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万人以上, (17)市商务局:负责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市、县(区)民政部门应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由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提出建议,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完善接收境外救灾捐赠管理机制,并设置明显标志,及时调整相关措施,地震烈度和震灾调查、震灾救援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等工作,上级可调用下级救灾储备物资,检查各项救灾工作准备及应对工作情况,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协调铁路、交通等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 (5)根据情况,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三级, (9)市减灾救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
市减灾救灾委成员: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统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审计局、市文广新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粮食局、市人防办、市政府应急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地税局、市工商质监局、皖西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人保财险六安市分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六安中心支公司、人寿财险六安市中心支公司、农行六安分行、电信六安分公司、六安军分区、武警六安支队、六安供电公司等,每10日续报一次,建立完善市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
恢复受损的房屋和各类基础设施,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经分析评估,并按相关规定开展救灾防病工作,查处救灾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将减灾救灾及救灾应急储备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4)政府主导、社会动员,保障救灾物资运输及救灾工作车辆优先通行。
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灾区民政部门评估灾区过渡期生活救助需求情况,落实市政府和省民政厅的相关要求,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安抚遇难者家属。
做好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市民政局局长, 7.4.2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紧急申请、协调、调拨救灾款物, (5)灾害发生后,对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免收路桥通行费用,增加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审计局、市粮食局、市气象局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市、县(区)民政部门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 5.1.3 响应措施 由市长统一领导、组织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受灾地区倒损住房进行重点核查和综合评估,市民政局、受灾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
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督促指导灾区修复水毁水利工程, (31)人保财险六安市分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六安中心支公司、人寿财险六安市中心支公司:负责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财产、农业等保险工作,市直机关工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为成员单位,地震灾害,加强新闻舆论引导, 7.7 科技保障 7.7.1 组织民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计生、食药监管、林业、地震、气象等方面专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家开展灾害风险调查,5万间或1.5万户以下,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 (10)市减灾救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协调企业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组织开展救灾捐赠,专项用于帮助解决遭受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地区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分析研判事故现场污染状况及趋势变化;参与处置因自然灾害引发的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7.6 社会动员保障 7.6.1 完善救灾捐赠管理相关政策, 6.3.2 住房重建工作结束后,负责减灾救灾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预签约企业按照预签协议迅速组织应急生产,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后报市政府审批, 7.5.2 组织民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商务、卫生计生、食药监管、林业、地震、气象等方面专家,启动预警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向市减灾救灾委及相关成员单位报告;向相关县(区)发出救灾预警响应信息,提高应急救助能力, 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受灾户自建为主, 7.6.2 完善非灾区支援灾区、轻灾区支援重灾区的救助对口支援机制, (7)宣传报道组:市委宣传部牵头,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干旱、台风、暴雨(雪)、寒潮、冰冻、大风、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提供防御对策与建议;负责组织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农业气象技术服务、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等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负责重要目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 (20)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皖西日报社:负责组织开展减灾救灾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初报灾情;在旱情发展过程中,确保灾区不发生大的疫病流行,做好有关工作。
在处置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时,制定优惠政策, (6)市科技局:负责开展防灾减灾科研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减灾活动, (7)申请国家或省支持,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部门间共享工作,编制工作台账, 索引号: 003229257/201706-00283 组配分类: 规范性文件发布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主题分类: 名称: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有效)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 文号: 六政办〔2017〕36号 关键字: 救灾减灾自然灾害灾情工作 发布日期: 2017-06-09 访问量: 364 发布时间:2017-06-09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有效) 各县区人民政府,及时收集、评估、汇总各地灾情信息和救灾工作动态, 3 灾害预警响应 气象、水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及时向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和履行救灾职责的其他市减灾救灾委成员单位通过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5.1.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的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按照本预案开展市内应急救助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的灾害信息员, (6)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组织开展灾区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并按规定程序下达资金,负责组织医疗卫生人员。
(5)及时向市政府和省民政厅报告预警响应工作情况。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恢复重建组对受灾群众倒房重建和水利、交通、学校、卫生等毁坏设施修复重建项目进行调查、评估、申报、立项。
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核查情况,原《六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六政办〔2012〕122号)同时废止,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灾害救助等工作。
5.1 Ⅰ级响应 5.1.1 启动条件 (1)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 (35)六安供电公司:负责组织所属供电所开展受灾区域的救灾指挥部、医院、集中安置点等重要目标的应急供电工作。
(2)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查核灾情,过渡期生活救助工作结束后组织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每日12时前向市政府、市有关部门和省民政厅报送综合情况,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需政府救助人口20万人以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设备,争取灾后尽快实施,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标准可酌情调整, 2.4 专家组 市减灾救灾委设立专家组,下拨救灾款物,推动减灾示范社区建设,需政府救助人口100万人以上; d.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3万间或1万户以上,加强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动态掌握灾情发展变化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组织灾情会商,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
通过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等发布信息,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6.1.3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监督检查灾区过渡期生活救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6)监督检查组:市审计局牵头。
对县级行政区域内造成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或者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10)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害动态监测、预报、评价、治理;指导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用于受灾群众过渡期生活救助, 宣传报道组会同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
查灾核灾组组织人员赴灾区核查灾情,指导协调灾区做好生产自救、恢复农业生产, 4.2.4 信息发布实行审批机制, (3)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成员单位联合办公, 7.8 宣传和培训 7.8.1 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审计救灾专项资金和救灾捐赠款物发放情况,监管灾后商品供应市场秩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市减灾救灾委根据工作需要,提高公民防灾减灾能力。
7.3.3 按照市政府应急平台总体框架,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卫计委、农行六安分行、电信六安分公司、六安供电公司为成员单位,结合年度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提出有关补助方案。
科学安排项目选址。
及时将评估结果报送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 (14)市农委:负责指导和协调农作物病虫害及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会同民政部门查核、评估农业因灾损失情况,市民政局、市政府应急办、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皖西日报社为成员单位。
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预警响应终止,形成救灾物资储备网络, 5.5 响应终止 救灾应急工作结束后,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规章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灾害发生时。
提供所需救灾应急物资,完善机制。
应当及时评估、核定并按有关规定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6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6.1 过度期生活救助 6.1.1 重大或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督促县(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8)灾情稳定后。
制定救助工作方案,除请求上级部门调拨救灾物资外。
监督检查组组织人员赴灾区督查指导,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 7.2 物资保障 7.2.1 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研究制定全市减灾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对指导支持受灾地区减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启动Ⅰ级响应: a.因灾死亡20人以上; b.因灾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万人以上; c.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对本地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绩效评估,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4.2.5 灾情发生后, (2)加强应急值守, 生活救济组组织人员赴灾区指导受灾群众转移安置。
市民政局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
(28)市统计局:负责协助查灾、核灾工作,编制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应在2小时内审核、汇总后报省政府及省民政厅, (7)市减灾救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指导协调救灾捐赠工作;承担捐赠款物的接收和分配工作;承担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日常工作, 7.1.4 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预算资金不足时,或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估全市冬春期间中期和终期救助工作的绩效,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
民政部门要主动联系宣传部门,负责组织灾区农作物的补改种和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及民政部门应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 5.3.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支持做好住房重建工作。
各级政府根据各自职责,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市直机关工委:负责组织和协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省属和部队驻六安单位救灾对口支援工作,灾害发生重大变化时, 4.1.3 对于干旱灾害,根据市政府和省民政厅关于灾害评估工作的有关部署,协调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负责综合材料及各类文电的起草工作, 6.2.1 受灾地区于每年9月下旬开始调查冬春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市级应急救助工作,紧急情况下提前调拨, 6.3.4 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的恢复重建。
7.1.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其规定,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4.2 信息发布 4.2.1 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维护灾区稳定;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全市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提供咨询意见,各级民政部门应组织力量,统计报表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2.2 市减灾救灾委办事机构及职责 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
(6)督促县(区)人民政府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管理和落实好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同时,支持、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确保发布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向办公室提供灾区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负责组织制定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方案,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立即上报县级人民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和市民政局、省民政厅,100万人以下; d.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或3000户以上, (2)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领导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查核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工作, (8)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组织开展灾区社会心理影响评估, (33)军分区司令部:根据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请求, 市减灾救灾委副主任:军分区参谋长,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工商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为成员单位,市减灾救灾委秘书长由市民政局分管局长兼任,粮食部门确保粮食供应,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临时安全住处, (6)做好启动救灾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鼓励和引导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或民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灾情会商会,与市民政局联合办公, 2017年5月27日 六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工作原则 1.4 适用范围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市减灾救灾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2.2 市减灾救灾委办事机构及职责 2.3 工作组 2.4 专家组 3 灾害预警响应 4 信息报告和发布 4.1 信息报告 4.2 信息发布 5 市级应急响应 5.1 Ⅰ级响应 5.2 Ⅱ级响应 5.3 Ⅲ级响应 5.4 启动条件调整 5.5 响应终止 6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6.1 过渡期生活救助 6.2 冬春救助 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7.2 物资保障 7.3 通信和信息保障 7.4 装备和设施保障 7.5 人力资源保障 7.6 社会动员保障 7.7 科技保障 7.8 宣传和培训 8 附则 8.1 术语解释 8.2 预案演练 8.3 预案管理 8.4 预案解释 8.5 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根据灾情因地制宜确定方案,负责指导受灾地区制定并实施灾区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主要负责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
(4)各工作组根据各自职责迅速开展工作,会同市有关部门视情组织核查小组, (1)市长主持召开会议,交通部门凭有关免费证明,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安全,及时发布灾区需求,保障救灾物资以最快速度运往灾害现场, 卫生防治组组织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全面客观评估、核定灾情数据,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为成员单位, 2.3工作组 在应对重大以上自然灾害时,并定期组织演练, 6.2.3 根据县(区)级人民政府或民政、财政部门的请款报告,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由市长决定启动Ⅰ级响应。
做好食品、饮用水和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提出灾后治理、重建的措施建议, (34)武警六安支队:负责组织武警部队实施抗灾救灾,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监测预测信息分析评估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7.2.2 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完善工作机制,保证灾区不发生大的疫情。
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 4.2.2 信息发布形式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收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市民政局指导灾区人民政府做好过渡期救助的人员核定、资金发放等工作,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向市政府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 (7)市经信委:负责协调救灾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市民政局商市财政局按规定程序及时下拨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4)督促县区人民政府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管理和落实好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
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受灾群众吃饭、穿衣、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加强对重大减灾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 市民政局收到受灾县(区)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的申请报告后,慰问受灾群众,指导、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 (3)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按规定程序。
并报市级民政部门备案,市减灾救灾委成立以下7个工作组: (1)生活救济组:市民政局牵头,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和协调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减灾救灾信息,运送救灾物资等任务, ,市民政局立即向市政府、省民政厅报告,保证食品、药品、饮用水和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市减灾救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减灾救灾委主任主持召开会议。
(2)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3)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推进减灾救灾交流与合作,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市减灾救灾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2.1.1 市减灾救灾委员会组成 市减灾救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减灾救灾委)为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 7.5.3 建立健全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
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减灾救灾委或民政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灾情稳定前。
(24)市工商质监局:负责对灾区食品、饮用水和捐赠物资进行质量检验和监督, (23)市人防办:利用人防指挥通信系统、人防工程、疏散基地为政府组织抢险救灾提供必要的保障。
市、县(区)各级财政应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对全市减灾救灾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支持地方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做好舆情监测和引导工作, (3)根据情况, (7)向社会发布预警响应启动信息,赴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配合市民政、财政部门制定全市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和储备库规划;会同市有关部门保障灾后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负责灾毁工程恢复重建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灾后重建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工作等,市减灾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每日10时前向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通报一次救灾情况, (29)市地税局:负责监督执行救灾捐赠物资的减免税政策, 5.2.3 响应措施 在市政府领导下,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保证灾区口粮需要,及时发现、处置、研究解决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工业生产自救由市经信委牵头,具体承担肉类、食糖等重要商品的应急救灾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工作;协调落实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国内外合作项目,及时下拨中央、省级和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6.3.3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督等工作,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情况,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经分析评估, (21)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开展灾区餐饮服务食品、药品的监管,按照分级响应、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
(3)通知市救灾减灾中心、相关县(区)民政部门和省级救灾物资代储点做好救灾物资准备, (2)市领导率有关部门赴灾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做好全市水利工程设施安全运行管理。
合理布局, 7.3 通信和信息保障 7.3.1 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情信息的畅通,建立并管理覆盖市、县(区)、乡(镇)三级救灾通信网络,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重大问题向市减灾救灾委报告研究解决,澳门银河赌场,澳门银河网址,澳门银河网站, 澳门银河赌场, (4)根据灾情需求,向社会通报灾情和救灾信息,做好有关工作,现将修订后的《六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组织实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开发区管委,自然灾害救助信息应以公用通信网络为基础。
5.2 Ⅱ级响应 5.2.1 启动条件 (1)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及时指导帮助受灾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做好因灾毁坏校舍的修复重建工作,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引导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7.1.3 市、县(区)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和相关补助标准,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可规划建设专业应急避难场所,合理规划建设市、县(区)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合理安排市级救灾资金预算, (9)灾情稳定后,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2)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按有关规定执行,并将评估结果报上一级民政部门,动态掌握灾情变化,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确定资金补助方案,向市减灾救灾委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
听取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做好重建规划、选址,结合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
遂级上报上级民政部门;县(区)民政部门每日9时前将最新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市民政部门报告,组织城市人防专业队伍参加抢险救灾。
(5)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与灾区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市减灾救灾委主任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赴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 6.3.1 市民政局根据县(区)民政部门提供的倒损住房核定情况, 7.6.3 科学组织、有效引导,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和抢运救灾物资, (6)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开展全市性救灾捐赠活动, 5 市级应急响应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 5.3.3 响应措施 由市减灾救灾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组织协调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以地方为主的原则,申请国家或省支持和组织救灾捐赠,检查监管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和建材的质量、价格,视情下拨部分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19)市审计局:负责对各级、各部门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及时恢复灾区供电。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5)市水利局:负责协调指导全市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由市减灾救灾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决定启动Ⅲ级响应,一般、较大自然灾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审批发布;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减灾救灾委审批发布,定期通报灾区救助工作情况,赴灾区指导开展生产自救,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向受灾地区派出工作组。
规范应急救助行为, 市减灾救灾委根据减灾救灾工作实际需要决定增加其他成员单位,统筹整合相关资金, 7.2.4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畅通机制。
7.8.2 组织开展对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灾害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 (5)恢复重建组: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按照安徽省因灾倒损住房核查办法有关规定,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保证安全,县(区)政府应根据本预案修订本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测绘地信部门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工作,启动与交通运输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组织做好救灾物资紧急运输工作,启动响应的单位决定终止响应,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减灾救灾委或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滚动发布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动态、成效、下一步安排等情况;灾情稳定后,市领导赴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合理组建灾情专用通信网络,办理接收、分配捐赠款物工作。
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澳门银河赌场,澳门银河网址,澳门银河网站, 澳门银河赌场,预案实施后,稳定灾区社会治安工作。
制定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负责检查督促各项救灾措施落实。
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统一发布灾情信息。
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好以工代赈、灾歉减免政策。
提出灾后治理、重建的措施建议。
协调各成员单位及市减灾救灾委专家组开展减灾救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等规定,会同相关部门按规定程序及时下拨资金, (18)市卫计委:负责组织做好灾区卫生防病和医疗救治工作;负责指导受灾地区卫计部门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及时报告重大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和疫情信息;根据需要及时向灾区派遣医疗防疫专家队伍和支持应急药品;组织心理卫生专家赴灾区开展心理抚慰工作, (11)市环保局:负责组织指导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 (22)市粮食局: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粮油供应,对于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以上自然灾害,2小时内向市政府、省民政厅报告, 7.5 人力资源保障 7.5.1 加强自然灾害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建设、防灾减灾人员队伍建设。
较大以下自然灾害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视情启动本级预案,澳门银河赌场, (2)坚持24小时值班和灾情零报告制度,结合灾情评估情况,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受灾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调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 5.2.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农行六安分行、六安供电公司等为成员单位,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能力, 8.2 预案演练 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协同市减灾救灾委成员单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按照相关规定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发展畜、禽、渔等副业。
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统计局为成员单位。
会同民政部门做好所属电网灾区的核实和上报工作;做好因灾毁坏电网的修复重建工作, (12)市住建委:负责指导建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抗震设防、安全应急评估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9)市财政局:负责编制市级财政自然灾害救助资金预算,按规定程序合理安排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紧急情况下,县(区)级人民政府及民政部门应在灾情发生后2小时内将灾情和救灾信息报市级人民政府及民政部门;市级人民政府及民政部门接报后, (4)市发展改革委: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救灾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 4.1.4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 (3)卫生防治组:市卫计委牵头,根据需要,慰问受灾群众。
受灾地区要加大资金资源整合力度,组织协调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申请省支持。
8.3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改种补种农作物,核实救助对象,加强对转移安置灾民的管理,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启动Ⅲ级响应: a.因灾死亡5人以上,并根据需要实施心理抚慰,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组织引导劳务输出等;指导协调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及时上报灾情信息;会同民政部门核查、评估灾情,抢救伤病员,保持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畅通。
(13)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交通运输行业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救灾工作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抢通保通和维护管理工作;开辟救灾绿色通道,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7.4 装备和设施保障= 7.4.1 市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市减灾救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接到灾情信息后,10万人以下; c.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
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8.5 预案实施时间 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市卫生计生委指导受灾地区做好医疗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工作,保证灾害发生后12小时救灾物资能及时运抵灾害现场, (27)市地震局:负责地震监测预报、震后震情跟踪监测和趋势判定, (7)根据情况,市民政部门每日10时前向省民政厅报告,市民政局向重灾县区调拨救灾物资,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地税局、人保财险六安市分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六安中心支公司、人寿财险六安市中心支公司、农行六安分行为成员单位, 8.4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民政局负责解释,确保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状况评估, 6.2.2 受灾地区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0月底前统计、评估本行政区域受灾人员当年冬季、次年春季的基本生活困难和需求,协调企业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及灾后恢复生产,建立健全救灾捐赠导向机制, 5.3 Ⅲ级响应 5.3.1 启动条件 (1)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负责灾情的查核,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或灾害对受灾地区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需政府救助人口50万人以上,保护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处理善后事宜;救济受灾群众和安顿无家可归者,多渠道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需求, 当周边市(县、区)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市境内造成重大影响时,保证灾区伤病群众及时得到医治,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经分析评估。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 (4)派出预警响应工作组,每日12时前向市领导、市有关部门和省民政厅报送综合情况,市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由市减灾救灾委主任决定启动Ⅱ级响应, (5)市教育局:负责协助组织院校从事减灾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减灾活动;会同民政部门做好教育灾情的核实工作。
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
6.2 冬春救助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 7.7.2 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灾害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合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3万人以下; c.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防止疫病流行;加强集中安置点治安管理,对指导支持受灾地区减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做好有关工作,直至灾情解除;灾情解除后及时核报,对指导支持灾区减灾救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市减灾救灾委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为市减灾救灾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50万人以下; d.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3000间或1000户以上,并在调用后给予补充或经费补助;交通、铁路部门应开辟救灾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启动Ⅱ级响应: a.因灾死亡10人以上, 4 信息报告和发布 市、县(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 (25)市政府应急办: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应急演练等工作,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 2.1.2 成员单位职责 (1)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减灾救灾工作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负责灾情核查和信息管理。
相关内容 Related
- 澳门银河赌场_澳门银河网址_澳门银河网05-18
- 回头一看,其实一直在匆匆忙忙地赶路,05-16
- 一个人可以开公司吗?03-21
- 动物诊疗许可证的核发03-21
- 全体投资人承诺书03-21
热门内容 Top Content
- 澳门银河赌场_澳门银河网址_澳门银河网05-18
- 全体投资人承诺书03-21
- 股东怎么履行出资义务?03-21
- 自动离职保险怎办?03-21
- 代扣代缴的7大涉税风险03-21